北京時間11月20日消息近日國外媒體盤點了一系列最類似植物的動物。比如名為Elysiachlorotica的一種海參物種,它以藻類為食,并產(chǎn)生自己的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,將太陽光轉(zhuǎn)為能量,然后在剩下的10個月里安心的曬著日光浴。像這樣的生物并不算少,其它生物也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,使得它們能更好的對抗天敵。 共生關系 很多珊瑚物種與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建立了共生關系。前者提供場所,而名為zooxanthellae的微生物提供能量。珊瑚并非唯一一個與藻類存在共生關系的有機物,這種關系異常的親密――甚至有點令人費解。每年春天,美國東南部都能看到蠑螈從睡眠中醒來,并聚集開始繁殖。“它們大量繁殖,幾天后所有的卵都呈現(xiàn)淡淡的綠色。”蓋茨堡學院研究兩棲動物的瑞恩・克內(nèi)伊(Ryan Kerney)這樣說道。 事實上,某些藻類生活在這些卵當中,通過提高細胞內(nèi)的氧含量而促進胚胎的發(fā)育。令人費解的是,克內(nèi)伊發(fā)現(xiàn)這些藻類其實是存在胚胎內(nèi)的細胞里。這是首次發(fā)現(xiàn)共生關系的有機體會滲入爬行動物的細胞里,“一般來說這不可能,因為爬行動物具有免疫系統(tǒng),會攻擊外來生物。” 進行光合作用的海參 有幾種海參物種能夠偷取藻類的葉綠體并自己進行光合作用。這的確非常奇怪,因為葉綠體一般存在于藻類和植物的分子結(jié)構(gòu)里,海參似乎找到了一種能夠在自己體內(nèi)保留葉綠體的方式。 “雖然理論上不可行,但事實卻擺在眼前,”南佛羅里達大學的生物學家西德尼・皮爾斯(Sidney Pierce)這樣說道,在過去的四年里,皮爾斯一直試圖找尋能夠解釋這些葉綠體是如何工作的相關基因。在Elysiachlorotica體內(nèi)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50種參與光合作用的基因。 但這些基因是如何從藻類轉(zhuǎn)移到海參的?“如果我知道背后的原理,我就能解釋基因療法是如何起作用的。”基因療法涉及將基因注射入人類DNA里,它具有幫助治療從癌癥到失明等各種疾病的潛在可能性。但這種療法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,原因之一便是將外來基因注入到人類染色體,并讓其正常工作是非常困難的。 蚜蟲類 豌豆蚜并不需要通過“偷竊”實現(xiàn)從太陽獲得能量。今年早期發(fā)表在期刊《科學報道》上的一篇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當豌豆蚜放在陽光下,它能產(chǎn)生三磷酸腺苷,也就是ATP,一種能夠驅(qū)動生化反應的細胞的能量貨幣。 蚜蟲本身就是非常特殊的生物,因為它能夠合成類胡蘿卜素,后者一般是由植物或者微生物產(chǎn)生,并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供人類食用。這些類胡蘿卜素可以幫助確定蚜蟲的顏色,以及能夠利用太陽光制造ATP,研究作者法國索菲亞科技園索菲亞阿格羅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阿蘭・羅比臣(Alain Robichon)這樣解釋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