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閱讀權限
- 200
- UID
- 15
- 積分
- 8481
- 主題
- 435
- 帖子
- 3646
- 精華
- 11
- 經(jīng)驗
- 8481 點
- 金幣
- 12809 元
- 注冊時間
- 2010-5-26
該用戶從未簽到 - 帖子
- 3646
- 精華
- 11
- 經(jīng)驗
- 8481 點
- 金幣
- 12809 元
- 注冊時間
- 2010-5-26
|
中文名:尖吻鱸
英文名:Silver perch
學名:Lates calcarifer
俗名:尖嘴鱸、金目鱸、盲槽、扁紅目鱸
分類: 尖嘴鱸科
尖吻鱸 L.calcarifer (Bloch);White seabass
背鰭Ⅶ,Ⅰ-10-11 ;臀鰭Ⅲ-8。側線鱗60-62。體長為體高2.7—2.8倍。體長圓形,側扁。頭大適中,眼較小,口端位。上頜骨末端伸達眼后下方。兩鼻孔相鄰近。前鰓蓋骨下緣具棘。幼魚暗褐色,成魚體灰白,眼有紅斑。海洋魚類,數(shù)量很少。分布于中國南海、東海;印度、緬甸、印度尼西亞、菲律賓、大洋洲。
簡介尖吻鱸
尖吻鱸為臺灣及東南亞地區(qū)重要之養(yǎng)殖魚類,因其成長快、抗病能力強、肉質(zhì)細膩,所以普遍受養(yǎng)殖戶及消費者喜愛。且早期鱸魚被認為是手術后傷口愈合的補品藥膳,由于價格比一般養(yǎng)殖魚類高,所以僅在餐廳或宴客場所才能看到以鱸魚委烹飪材料的菜肴。但因為國內(nèi)消費市場有限,造成產(chǎn)量過剩問題發(fā)生,魚價甚至跌至成本的邊緣,所以現(xiàn)今的尖吻鱸已經(jīng)成為普遍化的魚種,不再有暴利的現(xiàn)象。
分布尖吻鱸為熱帶與亞熱帶魚類,分布于琉球至印度洋海域,主要棲息于巖岸礁石與泥沙交匯處,常活動于半淡咸水水域,亦會溯入淡水河川,為廣鹽性魚類且不耐低溫,臺灣沿海也有產(chǎn),但以南部養(yǎng)殖較多。
形態(tài)特征金目鱸與七星鱸最大的差異是體色與尾鰭;七星鱸體側與背部為銀灰色,腹部呈銀白色,但金目鱸體背與各鰭皆為褐色,腹部為淡褐色,七星鱸尾鰭后緣分叉,金目鱸則呈圓形不分叉。金目鱸體長而側扁,腹緣平直。頭尖,頭背側、眼睛上方有一明顯凹槽。眼略小。吻短而略尖?诖,下頜略突出;上頜后端達眼后下方。前鰓蓋骨下緣3-4硬棘。上、下頜、鋤骨、腭骨及翼骨上均有絨毛狀齒帶。被細小櫛鱗;背鰭單一具深缺刻,鰭條數(shù)為7-8+1,11;臀鰭鰭條數(shù)為3+8;胸鰭短;尾鰭圓形。成魚體呈銀白色,體背側灰褐至藍灰色,各鰭灰黑或淡色;幼魚褐色至灰褐色,頭部具3條白紋,體側散布白色斑紋,眼褐色至金黃色,隨成長而略具淡紅色虹彩。
養(yǎng)殖養(yǎng)殖方面其屬于肉食性魚類,但人工養(yǎng)殖之魚苗因在其成長至可供養(yǎng)殖場之育苗過程中,即以人工飼料進行馴養(yǎng),故養(yǎng)殖之金目鱸已可完全接受人工配合飼養(yǎng)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