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是吃小龍蝦的最佳季節(jié),但網上常有報道市民食用小龍蝦中毒的新聞,也讓市民擔心。19日,揚州大學動科學院的水產養(yǎng)殖專家安振華解釋應如何減少小龍蝦身體的有毒細菌。 “吃新鮮的小龍蝦一般情況下不會中毒,在挑選小龍蝦時,應選擇附肢和頭部干凈、體色較淡的,這樣的小龍蝦受到的污染較少。若食用死蝦,則容易導致腹瀉等腸胃道感染性疾病,危害身體健康”,同時,安振華建議不要吃小龍蝦的蝦黃。因為生物的富集作用,有70%—80%的毒素聚集在小龍蝦的頭部,建議大家最好只吃蝦尾肉。
此外,安振華提醒那些愛去飯店吃龍蝦的市民:“如果是在飯店里吃小龍蝦,要先觀察一下燒好的小龍蝦是否鮮亮彎曲飽滿,看看肉質是否有一定的彈性和嚼勁。如果有腥味、蝦體散開發(fā)直、肉體松軟無彈性等現象,那么就極有可能是死蝦制作的,千萬不能吃!
市民如果在家烹飪小龍蝦,一定要高溫煮熟煮透,因為高溫燒煮才能完全殺死寄生蟲,而且蒸煮時間必須達到30-40分鐘,才能殺死寄生蟲。如果采用烤、炒或腌、醉等方法加工小龍蝦,在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肺吸蟲病。
對于如何減少小龍蝦身體的有毒細菌?安振華介紹,每年夏秋季節(jié)是小龍蝦發(fā)病的高峰期,造成小龍蝦生病的主要原因是高溫和細菌感染。高溫環(huán)境容易造成水體含氧量降低,小龍蝦缺氧死亡。而細菌會對小龍蝦造成感染,使小龍蝦得各種細菌病,最為常見的就是水氣單胞菌。得細菌病的小龍蝦一般會出現腹部膨大、不攝食、腸道紅腫、出血等癥狀。但是,由于小龍蝦的抗逆性較強,一般不會突然死亡。
“對于養(yǎng)殖戶來說,最簡單的預防措施就是降低養(yǎng)殖密度。由于小龍蝦具有‘相互殘食’的特點,養(yǎng)殖密度不宜過高,一般一畝水塘的養(yǎng)殖量不超過一萬尾”,安振華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