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度 8||
黃顙魚的疾病防治
一、細菌性腸炎。病魚腹部膨大,肛門紅腫,輕壓腹部,肛門有黃色黏液流出。腸道發(fā)炎,呈淺紅色,充滿血膿。病魚離群靠岸獨游,活動遲緩,食欲減退。
防治方法:⑴不投喂腐敗變質(zhì)的餌料;活餌用2-3%的食鹽水消毒后再投喂;定期在餌料中添加0.1%鮮大蒜汁。⑵全池潑灑0.3克/立方米二氧化氯。⑶投喂土霉素藥餌,每千克餌料加土霉素0.05克,連用10天。
二、出血性水腫病。病魚體色泛黃,黏液增多,咽部皮膚破損充血呈圓形孔洞,腹部膨大,肛門紅腫外翻,頭部充血,胸鰭與腹鰭基部充血,鰭條潰爛,膽汁外滲,腹腔淤積大量血水或黃色凍膠狀物,胃腸無食,肝臟呈土黃色,脾壞死,腎臟有霉黑點。
防治方法⑴:二氧化氯0.5克/立方米水體消毒,連用3天。⑵內(nèi)服利福魚康連用一周。⑶加大換水量,定期用二氧化氯消毒。
三、水霉病。病魚游動緩慢,體表有棉絮狀附著物,魚體消瘦衰弱而死。此病在水溫低時最易發(fā)生,多由拉網(wǎng)、運輸過程中操作不當引起。
防治方法:⑴在捕撈運輸和放養(yǎng)過程中,謹慎操作,盡量避免魚體受傷。⑵全池遍灑霉菌凈全池潑灑。⑶先用5%食鹽水浸洗魚體5分鐘,再用青霉素80萬單位加入100公斤水配成溶液浸洗10分鐘。
四、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。由車輪蟲或斜管蟲大量寄生于魚體鰓部和皮膚引起,主要危害黃顙魚苗種。病魚焦躁不安,在水上層狂游,或腹部朝上,在水面上旋轉(zhuǎn)。鏡檢可見大量車輪蟲或斜管蟲寄生于鰓絲和皮膚上。
防治方法:車輪斜管殺全池遍灑。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。
五、小瓜蟲病。多由小瓜蟲寄生于魚體鰓部和皮膚引起。病魚皮膚上,肉眼可見小白點,用鑷子取下小白點,顯微鏡下觀察可確診。
防治方法:金典消毒,魚蟲殺星全池遍灑。
此外,黃顙魚為無鱗魚,對藥物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魚,用藥要準確掌握劑量。
南國之南: 防住腸炎
Archiver|手機版|關(guān)于我們|廣告業(yè)務(wù)|加入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免責聲明|水產(chǎn)前沿網(wǎng) ( 粵ICP備10068752號 )
GMT+8, 2024-10-31 14:20 , Processed in 0.050748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Copyright © 2008-2012 Design: Comiis.Com